网站导航:2019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山西省太原市)>列表1

题目:

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
——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材料二:“自公元1863年1月1日起,合众国内所有各州的奴隶以及州内特定地区中当时存在反叛合众国的人,即日起应当永久获得自由。合众国的政府行政部门,包括合众国的陆海军当局,应当承认并保护这些人的自由,不得镇压这些人或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为争取自身真正的自由而作出的任何努力。”
——摘自杰斐孙等《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材料三:“在社会自由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特别注意坚决捍卫国家民族的自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反对实行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
——摘自“求是网”《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
材料四:联合国宗旨第一条第三款,“…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摘自《联合国宪章》
(1)根据材料一,列举14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两部作品。
(2)材料二中的“自由”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历史相关史实,阐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捍卫国家民族的自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所进行的斗争。
(4)概括材料四中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人类自由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题目: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B

雅尔塔会议召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D

北约和华约军事集团的成立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A. A
B. B
C. C
D. D

题目:

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
②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④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题目:

太原重型机械厂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1953年到1957年,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总值完成7352万元,利润完成1687万元,上缴利润完成1546万元,五年内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逐年成倍增长,1957年与1953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14.6倍。这表明太原重型机械厂的建设
A. 与三大改造密切相关
B. 得到苏联专家的帮助
C. 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突出成就
D. 在全国同类工业企业中遥遥领先

题目:

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下面诗句反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A.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B. 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
C.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D. 中朝唇齿最相关,出国支援冒万难

题目:

周恩来曾说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天安门到天安门”所指的是
A. 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题目: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符合宋代“商业革命”特征的是
A. 首都东市西市商业区的出现
B. 形成了全国性的商业网
C. 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的商帮
D. 出现了全国最早的纸币

题目:

“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测试的目的不是寻找诗人而是寻找官吏。其意义首先不在文学史而在政治史。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
B. 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
C. 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诗赋文章的发展
D. 用考试选拔官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原则

题目:

“晋文公执政后,为振兴工商业公布了执序之法,此后又有晋襄公夷范之法、赵宣子之法、范武子法、范宣子刑书,统治者不断地用法的思想来巩固统治,强化控制力。先秦时期实行习惯法,不对大众公布,但是晋国在赵鞍执政时期,铸刑书于鼎,将之公布于世。”对材料所述理解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的晋国因循守旧
B. 习惯法在晋国被彻底废除
C. 法的思想在晋国有悠久的传统
D. 法的思想在当时违背历史潮流

1
9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