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浙江2018年高二历史上期课时练习带答案与解析>列表1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结论。
材料三 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货款只有2700万美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
(2)材料二中豪斯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战争后期参战的原因。

题目: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利益和中国抗战的关联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认识到中国作为潜在大国的重要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

罗伯特·杰克逊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我们的警戒包括
①尽力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②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至上
③必须不断更新军事观念
④各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题目:

下列属于英美联军共同的军事行动有
①西西里登陆
②中途岛战役
③易北河会师
④诺曼底登陆
⑤阿拉曼战役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④⑤

题目:

2013年12月1日,为纪念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中国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这份文件被认为是当今亚太秩序的基石。该文件是
A. 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B. 中、美、英签署的《波兹坦公告》
C. 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
D. 苏、美、英签署的《德黑兰宣言》

题目:

“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战役中出现?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莫斯科战役
C. 库尔斯克战役
D. 柏林战役

题目:

“他们……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二战期间公开发表的这一文献中的“他们”是指
A. 德意日三国
B. 英美两国
C. 英美法苏四国
D. 组成反法西斯联盟的26国

题目:

下列“二战”时各国领导人话中反映的史实,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兰西的抵抗火焰不能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②我要求国会宣布……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存在着战争状态
③第二战场的开辟对苏联有多重要呢?……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④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战无不胜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题目:

世界各国一般都会为重大军事行动制定一个计划或命名一个代号。以下军事史上的经典计划或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霸王行动”
②“曼斯坦因方案”
③“海狮计划”
④“巴巴罗萨”计划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题目:

研究20世纪世界大战历史的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过分强硬、互不相让;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忍让退却。“忍让退却”指
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②1934—1937年美国通过三个中立法案
③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④美国通过《租借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题目: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好心肠”实为英国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B. “恶人”主要指德意日法西斯力量
C. 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D. 丘吉尔的言论揭示了“二战”爆发的根源

题目:

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描述道“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大炮对抗!……这是他们,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这里描述的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马恩河战役
C. 德国攻陷法国
D. 莫斯科之战

题目: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以特有的救世主的口吻就某一历史事件发表言论,声称“血的声音说出了有力的话”。欢迎“持续了15年的错误”结束。这一事件是:
A. 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B. 萨尔区投票决定归属德国
C. 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D.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题目:

二战时期,同日本作战的美军在一张传单上这样写道:“日本军部首脑将为挑起的这场战争负责。”当时日本的军部
①是指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
②左右着日本的政局
③全面对政府负责
④是日本法西斯政策的推动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题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他产生这种观点主要是
A. 英国的海军实力已无法同美国相匹敌
B. 丘吉尔与英国最高领导层产生了深刻矛盾
C. 美国已经明确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日本
D.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严重威胁英国利益

题目: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后出现的现象是
A. 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 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 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 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题目:

《国联盟约》第22条规定:“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并非针对列强所占的全部殖民地
B. 体现了国联“集体安全”的原则
C. 与民族自决的原则背道而驰
D. 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

题目:

在巴黎和会,争吵不休的战胜国却一致同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部队。这最有可能是为了
A. 确保法国的安全
B. 维系欧洲大陆均势
C. 遏制社会主义的苏俄
D. 安抚德国抵触情绪

题目:

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居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明确表达了是否参战的问题
B. 对战争不会袖手旁观,想要介入
C. 背景是俄国二月革命退出了战争
D. 立足于世界公民追求世界和平

题目:

《大总统布告》“以德国施行潜水艇计划,违背国际公法,危害中立国人民生命财产,……遂于三月十四日向德政府宣告断绝外交关系,并将经过情形宣示中外。……爰自民国六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时起,对德国、奥国宣告立于战争地位。”该材料反映的是:
A. 美国政府对德宣战
B. 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C. 美国政府对日宣战
D. 中国政府对日宣战

21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