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12题库,数千万试题与答案真题解析和您分享!
题目: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健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说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题目: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 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B.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C. 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D. 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题目:
有学者认为:“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摘自《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A. 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 责任内阁实行独裁统治
C. 国王的权力远远大于议会的权力
D. 多数英国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题目: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题目:
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到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欧洲人消费水平较高
B. 工业革命使物价大涨
C. 前者反映了商业革命
D. 后者反映了价格革命
题目: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题目:
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
A. 国情不同
B.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 传统不同
D.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
题目: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以下实践最能体现潘恩学说的是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题目:
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 导致新的教派出现 B. 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
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题目: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有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中含有的信息有
①国王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②国王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大权
③贵族重臣与城市代表享有立法之权
④国王地位崇高但权力受限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