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2018届高三月考考试历史考试(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列表1

题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民政府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经过1928年的“改定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将均一税改为七等税率,关税收入大幅增加,1928年较1913年增长10倍,达17914万元,1929年又提高至27554万元,使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51%。将盐务机构纳入财政部,提高盐税,整顿盐场,1930年盐税收入达1.4亿元。实行统税,即对工业品出厂时征收一次性税,以后运销各地,不再征收厘金杂税,1928年首先在卷烟、面粉业中实行,1931年以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棉纱、火柴、水泥等领域。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积极推动下,集思广益,形成了统一全国财政方案,出台了各项整顿财政的措施。主要有:确定中央国税和省县地方税征收的两级税收系统,纠正了北洋政府时代各地军阀分割截留财税的局面;废除一些苛捐杂税,裁撤苛税多达7100种,规定永不再增“田赋附加”,永不再立不合法的捐税;推行直接税,减少转嫁机会,推动税收公平;统一度量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先设立预决算制度,但是军费一再突破预算,宋子文得罪实力派,愤而辞职,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后,实施《公库法》,建立预算制度,成效尚佳,国库收入大增。
摘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国民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税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整顿财政的作用。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百姓不能随使搬迁,那么就会愚昧迟钝,愚昧迟钝就会安居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发布有关卿大夫、贵族嫡长子以外弟子担负徭役赋税的法令,根据他们的辈份让他们服徭役,他们就不再四处游说或投靠权贵,就一定会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那些博学多闻,能言巧辩者。不准到各都县去居住游说。农民没有地方听到异端学说,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摘编自商鞍《商君书》(白话译文)
材料二1928年的苏联小百科辞典说:“(沙皇俄国)身份证制度是所谓的‘警察国家’发挥警察作用和实行税收政策的极为重要的手段。……苏联法律中没有规定身份证制度。”然而随着集体化的兴起,尤其是在数百万饥肠辘辘的农民涌进城市的饥荒年代。苏联决定重新在国内实行身份证制度。有权获得身份证的只是工人和职员,而不是农民。所以,农民的迁徙自由已被限制。对所有公民迁徙自由的控制也加强了。1930年,一篇评论称“难道无产阶级政权可以领布一项强迫贫农和中农留在他们的集体农庄里的法律吗?”预言在1933年初成为了现实。
摘编自【俄】罗伊麦德韦杰天《让历史来审判》
材料三改革开放20年。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至20%。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随时准备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部门。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1%。户籍改革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保障公民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步剥离其他各项附加制度。渐次消除户口的物质化因素。恢复其本来的人口统计管理功能。
摘编自王海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创立户籍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前后苏联(俄)对身份证制度的态度转变并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题目:

1874年,第一个防止虐童协会在纽约成立;1889年,英国制定《预防虐待和忽视儿童法》,1894年又有更详细的《预防虐待儿童法》出台;20世纪,在这一方面立法的国家越来越多,1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虐童”作出了具体的定义。这一变化历程反映出
A. 保护弱势群体成为文明社会的共识
B. 工业化造成的社会危机逐渐被重视
C. 西方大国的价值观主宰了当代世界
D. 全球化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题目:

1968年,美国青年科恩穿着写有“去他妈的征兵”字样的夹克站在法院走廊上,被判违犯加州刑法并入狱,因为“有促使别人使用暴力或扰乱治安的行为”。后来,最高法院推翻了原判决,理由是“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从美国的宪政精神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要划分脏话的无害和有害很容易
B. 政治粗话是思想自由的附属产物
C. 州政府不能代替联邦来审查公民
D. 批评政府也属于宪法保护的自由

题目:

1932年大选中民主党人罗斯福的竞选基金有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四年后罗斯福第二次参选,这25%降到4%,共和党为兰登准备的竞选基金有900万,罗斯福只有450万。这从侧面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 伤害了某些资本家的直接利益
B. 彻底改造了资本主义制度
C. 失去了继续执政的社会基础
D. 得到了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题目:

1927年,苏联有45.1%的富农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到了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的农户则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 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 促进乡村资本主义发展
C. 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 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完善

题目:

恩格斯说:“公社委员分为多数和少数两派:多数派是布朗基派,他们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里也占统治地位;少数派是国际工人协会会员,他们多半是蒲鲁东派社会主义的信徒。”他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 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B. 内部严重分裂导致运动失败
C. 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限
D. 实质上并不是无产阶级政权

题目:

某场战争爆发后,马克思评价道。“这场战争已经达到的民族自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向历史上仍然可以看到的奴役人的最低级和最可耻的形式宣战”。而且他确信,工业较发达的那一方将获胜。这场战争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美国南北战争
C. 克里米亚战争
D. 普法战争

题目:

在1830年的格拉斯哥,每十二幢房子中就有一家酒馆,十年后,发展为每十幢房子中就有一家酒馆,卖啤酒和杜松子酒。每个星期六的晚上至少有3万名工人喝得烂醉。在苏格兰的其他大城市中,情形也几乎相同。对这一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A. 周末双休制度的推行拉动了消费
B. 英国政府很重视城市的酒类供应
C. 劳工阶层的娱乐受低收入的限制
D. 资本家的奢侈生活风气影响民众

题目: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将导致大气变暖的理论;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成果
A. 解释了改良蒸汽机的工作过程
B. 应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而产生
C. 证明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D. 有利于更多认识工业化的影响

题目:

18、19世纪之交的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而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他指出,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政府不过是它的形式。这些主张
A. 建立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基础之上
B. 属于完全无法实现的社会主义空想
C. 对正兴起的工人运动作了理论指导
D. 与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对立

题目:

1783年拉基火山爆发,此后6年,法国庄稼死亡多、收成极差,以1788-1789年酷寒的冬季和历史上最冷的5月这两段时间为顶峰,那一年,葡裔酒的酿造“完全失败”紧接着巴黎就发生了巴士底狱风暴。这样的历史梳理
A. 关注自然气候对历史的影响
B. 无视社会环境的重要作用
C. 夸大了自然环境的历史作用
D. 强调了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题目:

格林在《美国革命的宪政起源》中认为“在英格兰宪政中寻找线索,来指导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恰当关系,是徒劳无功的”北美经潘恩、杰斐逊这帮“精英分子”援引法国观念来“启蒙”,母与子举脚相向。闹到不堪收拾,最终“自成一局”。这说明
A. 英格兰的宪政丧失了制度领先优势
B. 法国共和制深刻地影响了北美政体
C. 英属北美殖民地确立起崭新的政体
D. 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发源地是法国

题目:

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A. 经营方式
B. 社会制度
C. 工业革命
D. 经济政策
 

题目:

下面是出版于1559年的《基督教要义卷一论对创造者上帝的认识》的部分目录。这一作品

第一章

认识上帝与认识我们自己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认识上帝为造化主需凭《圣经》的指导和教训

第七章

以教会的判断作为《圣经》权威的根据是不敬虔的虚构

第九章

狂妄者以启示代替《圣经》,是破坏一切敬虔原则

第十八章

上帝利用恶人的行为和心思执行他的审判,自己却仍然纯洁无损

 
 
A. 出自狂热反对宗教改革者之手
B. 反映了此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
C. 表达了天主教会对变革的反击
D. 说明作者在新旧教间举棋不定

题目:

罗马法规定,如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或骨灰埋在别人的土地里,虽侵犯了土地所有人的权利,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或骨灰掘走。这表明古罗马
A. 将宗教凌驾于法律之上
B. 法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C. 财产所有权受一定限制
D. 非常重视维护程序正义

题目: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所著的《历史》中有一句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与此意类似的言论是
A.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B.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C.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题目:

阅读下面的《近现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87-1922

1922-1936

1936-1952

消费需求年增长率

0.67

3.76

-1.88

国民收人年增长率

1.00

1.45

-2.40

 
 
A. 各时期政府都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 近代民族工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C. 战争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性较明显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了消费需求
 

题目:

1938年4月,日军原本计划让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以策应华中方面军沿长江向武汉进攻的行动。后又考虑到华北地区的“治安不良”,难以抽调兵力,于是命华北方面军留守,放弃南下参战计划。由此可见
A. 日军未周密考虑本国资源缺乏的困境
B. 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破坏了交通线路
C. 重庆政府在沦陷区安插大量军统特务
D. 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对日军造成了威胁

题目:

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好几个大生分厂,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陷入亏损负债局面。这说明了
A. 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B. 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问题

44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