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2017届高三10月统考政治试题(山东省高密市)>列表1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唯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城乡二元结构的绊,拥有一个城镇户口成为上个世纪许多农村家庭的梦想。进入21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的人渴望回归田园;有的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的人渴望平凡的稳定……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中人们梦想不同的原因。
(2)某校开展梦想点亮人生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梦想在人生中的作用提两条激励性标语。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间文艺是千百年来我们的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他如同树落在民间的一颗颗璀璨珍珠,记录和演绎着各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千百年来美好期许和精神寄托。
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改变,许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成体系也有天地的民间文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来自当代社会的挑战。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冲击,原本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是人才不断流失,就是后继无人,或者是被商业开发吞噬等等。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我们要守护他们,要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间文艺工作,增强民间文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不断激活民间文艺生命力。
(1)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解释.
(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增强民间文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题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省用“看得见”的法制建设实践来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他们改变传统的“人情”、人治社会思维,改变用权力命令、长官意志治理社会的做法,引导人民群众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将法的价值追求浸润于民众内心,是人民群众认同法的精神,理解法的规则,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结果产生信任和肯定,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推动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强调要把法治建设你叫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各级党委也坚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促进领导干部提高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培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为什么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培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减贫、卫生、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用全球10%的耕地面积和不到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20%人口的粮食安全。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是1.5亿人口脱离饥饿,让全球营养不良人口的2/3走出困境。同时中国海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网。面向未来,中国已经全面启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作。并愿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大对南南合作的投入,分享发展经验和发展机遇,同国际社会携手前行。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理念以及提出的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的成就和举措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题目:

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启示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②坚持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本民族文化选民特色④文化是世界的,要推动各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目: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各具特色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目:

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其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
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
B.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
D.传统建筑成为传统民俗的厚重载体

题目:

央视热播的纪录片《传家》紧扣中国人关心的生活话题,讲述中国人的情趣品位以及代代相传的习俗伦常、生活观念和处世哲学。宣扬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等,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引发人们的心灵共鸣。《传家》引发人们的共鸣是因为( )
①它蕴含的传家智慧成为了人们安身立命的生活基础
②它蕴含的价值导向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③它传递的生活观念增强了人们对于家庭价值的认同
④他讲述的系数伦常变成了人们现代生活的行为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目:

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 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即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文化繁荣。各国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实现融合统一④各国文化都源于实践,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目:

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 获得者曹文轩常说,儿童文学作品是跟孩子心灵打底子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 )
①心理上得到愉悦的满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②承载丰富的科学知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③以强大的感染力,对儿童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以其深刻的内涵,对儿童产生直接有形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目:

明代于谦曾在《观书》一诗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眼下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这表明( )
①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②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④读书可以让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目:

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回答小题
(1)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③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口号是“点燃你的激情”,体现了“桑巴之都”的特色。主题口号是历届奥运独特举办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过去奥运会都会精心设计打动人心的口号以时期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举办奥运会( )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
②是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标示着各国文化的趋同
③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
④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目:

某公司提出“智谷产业”的新概念,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这一举措反映出(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突出作用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④文化成为展示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目: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单位,人们可以参加辩论、文化活动;回到社区,人们又可以到自己所在社区参加歌唱、舞蹈等各种文化活动。这表明( )
A.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文化生活
B.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无处不在
C.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D.文化活动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

题目:

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立了冬,楼在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这都是人们对农业活动的总结,对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C.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
D.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题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遍及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等。照表明( )
①我国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④我国正在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目:

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在1963年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化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①有助于维护国际社会各方的共同利益②顺应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③成为解决国家间矛盾和冲突的方式④是我国处理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目:

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回答小题。
(1)亚投行的成立能够有效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亚投行是( )
A.世界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区域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2016年8月31日,加拿大宣布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据透露目前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已经超过20家。到今年年底,亚投行成员国将超过90家。由此可见( )
A.合作共赢已成为世界各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B.我国在亚洲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现
C.国际组织日渐成为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
D.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题目:

网络空间主权可以理解为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延伸和反映。我国新的国家安全法规定,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因为( )
A.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唯一因素
B.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
C.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D.主权对一个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

题目:

2016年4月印发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意见》提出,通过思想引领、制度保障、实践养成、典型示范等途径,有效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 )
①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②贯彻落实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引导信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制度④发挥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