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2013届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列表1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②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③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园,可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足以娱目(_________) (2)令工画者为图(_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得一项是:( )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3】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疏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选自《汉书·疏广传》)
【1】解释加点的字
(1)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______)
(2)与凡人齐(______)
(3)顾自有旧田庐(______)
(4)吾岂老悖不念之孙哉 (______)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日令共具设酒食。 B.于是族人说服。
C.况曹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D.吾既亡以教化子孙。
【3】下列选项中“以”和“趣卖以共具”中“以”的用法一致的选项是:( )
A.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B.掭以尖草
C.能以足音辨人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4】翻译
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5】疏广散尽皇上的赏赐,不让子孙坐享其成,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题目: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苹。
【1】本诗按内容分,属于_______诗,颈联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B.诗中“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没何处”写出诗人深切关怀着了远行的友人,烟水迷茫,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之地。
C.“远”字点出凝神远眺的诗人视线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一帆”形容友人只身乘船南游的孤寂。
D.诗人想象友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3】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题目:

文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辇来于秦
③燕赵之收藏④族秦者秦也
⑤东犬西吠
⑥乳二世
⑦金块珠砾
⑧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⑧  C.④⑥⑦  D.④⑤⑥
(2)下列选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_)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后人哀之
C.儿之成,则可待乎! D.王披襟当之
(3)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______)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其制稍异于前。 D.至于赤壁之下。

题目:

文学文化常识。
(1)柳永,字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朝代)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建康是______市的旧称。
(2)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和_________、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3)《项脊轩志》的作者是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________。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默写。
(1)寒山转苍翠,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人生几何?
(3)倩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谎言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未必就是谎言,就如这世界的艺术舞台上最伟大的悲剧、喜剧大多是虚构的,但它们恰恰因为“虚构”才更有震撼人们灵魂、启迪人们心智的伟大力量。因为这样的虚构是概括了千头万绪的社会表象之后而从中结晶出来的本质。
②几日前,央视的科学教育频道报道,史学界有专家对秦王朝的阿房宫真实性提出了有根有据的否定。基本上已认定,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到的“阿房宫”为子虚乌有,即便往大了说,也仅仅认为那是个没有完工的“烂尾工程”。
③听到这个消息真让我好伤心,我伤心的倒不是司马迁的“造假”,而是我们当今的史学专家们,干吗非要戳穿这个比真实都更真实的谎言呢。阿房宫在中国朝野的所有人心中就是秦王朝暴敛民脂民膏的见证,阿房宫就是秦始皇行淫寻乐的天堂,阿房宫就是秦王朝走向灭亡的墓穴。
④因为有了司马迁笔下的阿房宫,才让历代的王朝在夺得江山后大兴土木、兴建宫殿的狂欲有所收敛。司马迁告诫历代王朝,强大的秦王朝覆灭,虽然不全是阿房宫惹的祸,但在这祸水之中,绝对有阿房宫的一瓢水,这已让历代帝王和谏官们都深信不疑,并成了一个王朝在巩固自己的地位、教导徒孙们的一面镜子了。
⑤到了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这篇文学作品使司马迁那寥寥的笔墨一下了就丰润饱满了,这篇作品的史学警诫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文学审美意义。
⑥杜牧凭着他的文学天赋,极力铺叙阿房官建造的豪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能有这么密的建筑吗?),“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太夸张了),从骊山一直建到咸阳,遮蔽了天空和太阳。一天之内,一座宫殿里,竟有不同的气候。杜牧这样竭尽笔力宣染阿房宫的奢华,其目的就是要告诫后人,这样穷凶极恶地暴殄天物,就是为自己掘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这才是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目的。
⑦别小看了这两篇虚构的文字,它们在某些时候真能起整个封建王朝想大兴土木时的一个“诽谤木”作用了。这可不仅仅是几句简单的告诫,因为那伟大的文字后边,还有个强大王朝的覆灭作了注脚。哪个皇帝都不怕诅咒和谩骂,但哪个皇帝不怕自己的江山动摇呢所以中国的历代封建皇帝在建造宫殿时,没人再敢超过那个虚构的阿房宫了。这不仅是皇帝宝座的万幸,也是老百姓的万幸,伟大的虚构如此看来也是有力量的。因为虚构的是细节,真实的却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否则谎言怎么会有力量呢。
⑧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没有忏悔的宗教性质内存,为了限制皇权的无边,调控人的欲望膨胀,文人们便美好地虚构了许多神话、寓言,来拐弯抹角地劝诫帝王,甚至包括平民。虚构的阿房宫,我想就是其中的一个范例吧。
⑨这个虚构的“寓言”性质的作品,就成了封建社会里帝王们大兴土木之前的一个 “舆论监督”的报警器。专制暴政的帝王,当然不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们不能不从自身的利益上来思考历史上的教训。
⑩如今再打破这个 “虚构的阿房宫已不会让更多的人悲哀和痛心了,因为我们现代的政治体系中已有了相对能彼此制约一下的力量了。否则谁要先戳穿阿房官这个 “虚构的谎言”,那一定会遭到众人更多的咒骂。
[诽谤木]:也叫“谤木”、“华表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树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
【1】第3段中说秦王朝的阿房官是一个“比真实都更其实的谎言”是因为
【2】在第6段的横线处填写正确语句: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历史上“虚构阿房官”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虚构”具有伟大力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世界艺术舞台上伟大的悲剧、喜剧有震撼灵魂、启迪心智的伟大力量的原因就是“虚构”。
B.史学家根据现有的确凿证据,否定了司马迁、杜牧笔下的阿房宫的真实性。
C.杜牧写《阿房官赋》极力虚构阿房官的奢华,目的是为了告诚后人不要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
D.现代的政治体系中具有能彼此制约的力量,已不再需要只依靠“虚构”来起到警戒的作用。
【6】最符合文意的标题是:( )
A.《虚构》 B.《虚构的阿房宫》 C.《阿房宫的启示》 D.《虚构的力量》
【7】文章中说世界艺术舞台最伟大的悲剧、喜剧因为虚构而有着“伟大力量”,请举出一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00字左右)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萧萧落叶红
①再读《小城三月》,我所居住的小城正是三月春光。书中的小城在北国,但春天到来的气息是一样的,如同三月里微曛的柳风,有着淡淡的喜悦与忧伤,夹杂着主人公若有若无的叹息。
②60年前的阳光还照在这卷书上,那是女作家萧红的最后时光。萧红写这篇小说时正在香港,她所写的小城唤作呼兰城,离她已有千里之遥。事实上,她再也不曾回去,十年漂泊,小城是她的起点,而香港是她的终点。她在南方城市里,回想童年的哀乐往事,一切已yǎo( )不可及。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城三月》是她的绝笔,她抱病写完这篇小说,之后便卧床不起,数月之后与世长辞。
③呼兰城在东北松花江畔。我在地图中特意寻找过这个小城,因为萧红的缘故。印象中的小城并不大,长满了高大的树木,总有马车从街面急驰而过。大户人家的院落长满蒿草,有蝴蝶、蜻蜓飞过梢头,有荒凉的烟雨声。这是萧红的呼兰城,是她童年的梦影。她的经典作品《呼兰河传》写尽了这种况味。《小城三月》、《后花园》是短篇杰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呼兰河传》的缩写,或是侧影,一样让人掩面叹息。
④多少年来,我一直在猜想萧红当年的心情,经历了人生颠沛流离,萧红似乎预见了自己的将来,正如《小城三月》里翠姨的哭泣:“我的命,不会好的。”她的悲哀藏在文字中。读有关萧红的传记,我一直不敢细细阅读她最后的时光,尽管我所欣赏的文章都是那时写成的。那是一种美的消逝,让人不忍卒读。她在小说中流露出故园之恋,熟知萧红的人都知道她童年的不幸及苍凉,故园并没有给她美好的过去,她只是在虚拟一个梦境,想在梦中重返童年,再度过一回真实的人生。
⑤萧红悲剧性的命运注定她与众不同。民国时期的才女中,冰心有着学者的沉静与母性的温柔,张爱玲是没落贵族的高傲与冷漠,苏雪林才气横溢,有时咄咄逼人。她们都有着高雅的生活,有丰富的内涵与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冰心与苏雪林都享高寿,成为海峡两岸文坛祖母。而萧红,永远是31岁,她的人生定格在那一刻,她悲剧性的命运,她沉郁的悲哀铸成了她作品的丰碑,却也如同一片秋后的枫叶,萧萧而下,在雨中零落成泥。
⑥萧红墓在香港浅水湾,濒临大海。大海是宽容的,能够带走所有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浅水湾一带种满了红影树,蔚蓝而沉静的海滨,花红似火,但萧红依旧是寂寞的,她的文字和她本人一样,在三月的雨后,寂寞的清愁漫天飞舞。
【1】根据拼音写汉字:yǎo(_______)不可及
【2】“60年前的阳光还照在这卷书上”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分析中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城三月》是她的绝笔”的意思是,《小城三月》也许未必是萧红最后的作品,但可以说是她逝世前最重要的作品。
B.《小城三月》里翠姨这个人物是以萧红自己为原型创作的。
C.萧红在小说中流露出的故园之恋是虚拟的。
D.《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后花园》中都有着萧红童年的梦影。
E.作者在第⑥段中提到萧红墓濒临大海,是以大海象征萧红的人生。
F.文中提到“我所居住的小城正是三月春光”、“我在地图中特地寻找过这个小城”等内容,是为了再现萧红小说中的场景。
【4】纵观全文,萧红的悲剧性命运主要体现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题目好在哪里?请加以赏析。

1
9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