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2)>列表1

题目:

第 1 题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

题目:

第 2 题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称为(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题目:

第 3 题 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

A、相似性,B、概括经验,C、学习策略,D、心向

题目:

第 4 题 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主要用来摸清学生的现在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C、总结性评定,D、非正式评定

题目:

第 5 题 下列不是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分类的是(  )。

A、准备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题目:

第 7 题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操作方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定向

题目:

第 8 题 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什么干扰较多(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题目:

第 9 题 (  )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题目:

第 10 题 (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

题目:

第 11 题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信念

题目:

第 12 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  )。

A、道德素质,B、道德情感,C、道德修养,D、道德学习

题目:

第 13 题 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  )的影响。

A、教学内容,B、教师,C、校风,D、同伴

题目:

第 14 题 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

A、先行组织者,B、认知结构,C、比较性组织者,D、固定点

题目:

第 15 题 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题目:

第 16 题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题目:

第 17 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  )。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题目:

第 18 题 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

题目:

第 20 题 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性想象,B、创造性思维,C、智力技能,D、智慧水平

1
18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