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2008年4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卷>列表1

题目:

第 1 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  )。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 ,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 ,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题目:

第 3 题 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

A、顺序性和发展性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题目:

第 4 题 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

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 ,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 ,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

题目:

第 5 题 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  )。

A、童年期 ,B、少年期,C、青年期 ,D、成人期

题目:

第 6 题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

A、阶段性要求 ,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 ,D、理想要求

题目:

第 7 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管理 ,B、引导,C、控制 ,D、交往

题目:

第 8 题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题目:

第 9 题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这一条文规定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来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题目:

第 10 题 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C、财富形象 ,D、文化形象

题目:

第 11 题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

A、课程制定者 ,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 ,D、课程内容

题目:

第 12 题 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  )。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题目:

第 13 题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题目:

第 14 题 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一致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系统性原则

题目:

第 15 题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  )。

A、教学策略 ,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设计

题目:

第 16 题 评定学业成绩时,信度好,效度却往往不高的试题是(  )。

A、问答型试题 ,B、论文式试题,C、主观性试题 ,D、客观性试题

题目:

第 17 题 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

题目:

第 18 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

A、1998年 ,B、1999年,C、2002年,D、2003年

题目:

第 19 题 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  )。

A、教研组 ,B、班级,C、教师 ,D、学生

题目:

第 20 题 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C、模糊综合测评法 ,D、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1
19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