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2006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西)教育学真题试卷>列表1

题目: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

A、盛唐,B、明末,C、清末,D、民国

题目: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

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

题目: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题目:

“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题目:

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

A、定义,B、苏格拉底讽刺,C、助产术,D、提问

题目: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题目: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卢梭,C、杜威,D、福禄培尔

题目:

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C、文化传统,D、生产力水平

题目:

“臧息相辅”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B、学与思相结合,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题目:

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题目: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题目:

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

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要求

题目: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题目:

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

A、《宪法》,B、《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题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

A、传道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授业、解惑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题目: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题目:

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题目:

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

A、目标评价模式,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发展性评价模式

题目: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题目:

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37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