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2018至2019年高二月考生物考题(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列表1

题目:

物质甲作为抑制剂能与蔗糖酶结合或分离,从而改变蔗糖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pH等条件下,某同学将蔗糖酶和物质甲的混合液均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等量蔗糖溶液中,检测发现,蔗糖的水解速率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分析与该实验相符的是(  )
A.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增强
B.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能改变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C. 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
D. 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会改变酶活性

题目: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减少,使得细胞容易扩散并无限增殖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核糖体、脂质和多种酶等组成

题目:

下列有关涂布平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
C.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题目:

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

NaN03

K2HP04

KC1

MgS04·7H20

FeS0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 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2O),氮源是NaNO3
D. 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再添加纤维素

题目:

如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g

0.4

4.0

0.5

0.5

100mL



A. 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B. 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 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硝化细菌
D. 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

题目:

下列有关固定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固定化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时可采用固定化酶
C. 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D. 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将酶依附着载体围绕反应物旋转的技术

题目:

在甲发酵罐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5mol的葡萄糖,在乙发酵罐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了20mol的葡萄糖,在它们体内所形成的ATP量以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例是
A.19:4和3:4 B.19:8和3:1
C.3:1和4:3 D.3:1和3:1

题目: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不同,所以酶具有髙效性
B.酶全部在核糖体上合成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酶,光反应不需要酶
D.酶和ATP都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题目: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种子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神经纤维膜内Na +/K +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C. 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D. 叶绿体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题目: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能得到5种碱基
D. HIV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题目: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 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题目:

对质壁分离的正确解释是 ( )
A. 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B. 细胞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C. 原生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D.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题目:

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B.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C. 该菌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 该菌的遗传物质可以用吡罗红染色

题目:

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 )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
C.染色体、赤道板、细胞核
D.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题目:

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比其他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细胞膜上糖蛋白的作用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的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

题目:

植物受伤时会释放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系统素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植物细胞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后者可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根据以上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B.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细胞中蛋白酶基因的表达
C. 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
D. 系统素的合成与核糖体、ATP相关

题目:

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B. 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 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 D. 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

题目:

马铃薯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
A. NADPH和ATP B. 叶绿素和缬氨酸
C. 磷脂分子和脱氧核糖 D. 纤维素和丙酮酸

1
18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