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河北高二政治月考测验(2019年下半期)试卷完整版>列表1

题目: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提出“砸烂孔家店”,有那个时代的道理,因为有一些礼制礼法,已经严重地约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在提出这个口号之后,我们看见的、对中国传统精神是一些局部的,碎片化的否定,一直是在颠覆,可以说没有一种系统建设和真正新价值被建立起来。如果说从五四运动之后一直到30年代民族救亡之前,还有一批知识分子在考虑新文化价值的建立。那么在此之后,其实这种文化建立就一直是一种愿望,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其实拜金主义大潮进来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还没有树立新价值,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沙漠化的情况。所以这些年,所谓国学热,其实我想是国学基因的唤醒,是大家重新发现古典的价值,恢复到一种文化理性的时候。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们今天如何建立新文化价值?

题目: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者获得者受到表彰。这些“改革先锋”,有着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经历,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他们身上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先锋“无论在什么样的行业,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都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正是靠着改革开放精神,这才在很多方面都进入先行区和无人区。无论是推进思想层面的大解放,还是推进实践层面的大突破,他们都顺应了历史前进的逻辑,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改革开放精神,也应体现在每一个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站在新的起点上,保持改革开放精神,跑好自己这一棒,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正是靠这种改革开放精神。请结合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必要性。

题目: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今后五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进行了全面谋划和顶层设计,旨在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①旨在发挥革命文物的精神力量作用
②有利于筑牢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阵地
③有利于凝结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
④实现了革命文物在新时代创造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目: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此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广大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表达对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的肯定和敬意,并表示将以这些“明星”为榜样,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此项表彰活动
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的途径
②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注重道德实践引领社会思潮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题目:

港珠澳大桥,这座在中国交通建设史上被称为“技术最复杂”的“世纪工程”,一次次挑战着工程师的智慧和建设者的勇气。作为一项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还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尖端领域和空白领域重要突破的“超级引擎”。“超级工程”
①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②彰显了以创造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永恒不变的精神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目:

鲁迅:“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造烟花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①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题目:

-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
①不忘初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扶正祛邪,形成和发展良好风尚
③明辨善恶,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④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目:

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井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
①因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在博采众长中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
③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目:

有学者指出,一些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过多地突出历史上的屈辱而较少地关注当代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更多地宣传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民更多地看到曾经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与时俱进实现转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和道路自信
②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海纳百川的过程,爱国主义教育应吸取优秀文明成果
③我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夯实传统文化根基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宣传国家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目:

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不知不觉地塑造了不同地方的人的个性。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的辣直接又毫无妥协的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伟人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这从一个角度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地域是文化差异性的主导因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目: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活动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鳴,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注人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题目:

《马克思是对的》是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节目中全国大学生代表走进“阶梯教室”,朗诵诗歌和观众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感知真理的力量,从而推动年轻人认识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在学习经典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目: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曾说:“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了我灵感。我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屠呦呦获诺奖得益于
①继承传统——对中华传统医药典籍的整理和发掘
②博采众长——借鉴西药研究程序和模式研究中药
③文化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④推陈出新——借助科技推进现代西药取代传统中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题目:

2018年11月28日,“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和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成功入遗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彰显人类无穷创造力
②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促进不同民族对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交流
④将优秀民旅文化更好地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目:

国产大飞机试飞、量子加密技术突破、空间站时代到来、高铁技术更新换代……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这体现了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
②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
④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目:

有人认为:我们是儒文化、农耕文化,重视不动产,“成家立业”,“成家”必有房。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房地产的特殊情结;不仅中国,凡儒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房价都普遍偏高。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抑制房价上涨的根本措施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目:

2019年1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种类和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列入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充分的物质条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观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题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值占GDP的比重由3.48%上升到4.14%(文化产值占GDP比重:美国约为31%,日本约为20%,韩国为15%以上),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量的贡献率平均达到6%。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我国文化生产力在国民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产业比重
④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目: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此次任务不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而且通过“鹊桥”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背间的中继通信,获得国外媒体和专业人员的高度评价。通过实施探月工程一方面展示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另一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整合、优化及转化可以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实现创新驱动,这说明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相互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
19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