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北京2017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列表1

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与他人相逢,也许是一次情感的寄托;与书籍相逢,也许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大自然相逢,也许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历史相逢,也许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请以“相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生活,因 而精彩
要求:(1)请将所选的作文题目以完整的形式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 -800之间。(3)不限文体(诗歌除外)。(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上课时,你的眼神常常会与老师的眼神相遇。请写一段话,描写你的眼神与老师眼神相遇时的情形和感受。
题目二: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利用教室宣传栏开辟一个“读书园地”,你们小组准备选择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三)”朱鸿的文章推荐给同学,你的任务是从这篇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将原文缩写成一篇短文。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2)字数在150 -2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_____________
朱鸿
①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读书人浩浩荡荡,挤满了社会前行的大道和小径,他们认识到读书可以进其身、光耀其祖先、繁荣其子孙。然而,读书之有益远不止如此。读书还能辨恶识善,远伪近真,减愚增智,祛俗养雅。读书使富者慈悲,令贫者坚毅,给美者锦上添花,为丑者雪中送炭。读书是求索者的通天路,也是苦难者的避难所。
②实际上,读书不但有益,而且有乐,从消遣到享受,什么口味都能满足。读书之乐多矣!
③读文学之乐,在于激潜情,兴愉悦,即使久隔数千年,遥距几万里,依然可以产生共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之气何其壮!“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杜甫对唐玄宗失望至极,对自己的命运也无可奈何,其膺何其愤!(甲)读文学之乐,还在于发现人性的复杂性、人世的可能性。曹雪芹之深奥,托尔斯泰之崇高,(乙),无不令人喜而喟叹!青春期读言情小说,课余时读科幻小说,深夜里读悬疑小说,也颇惬意!
④读历史之乐,在于破获巨大的秘密,其陶然若勘探得矿,出土得物。春秋战国,风云际会,从而中原之上、江河之滨,制度的文明或野蛮得以水落石出,其影响远矣。秦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的能量,然而暴力并非万全,气量窄小,便不足以包容九州。明之灭,因官之腐败、民之颓废,而清之灭,则因为它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改革,以理顺内愤、防御外侵。读历史之乐,还在于知兴亡有数、盛衰必转,统治者结局难料。秦子婴乘白车,穿白衫,交出玉玺。汉孺子刘婴任王莽摆布,死于混战,葬于不明之土。
⑤读哲学之乐,在于以短暂之生涯考察永恒之宇宙,并研究人和宇宙如何相处,人与人如何相处,是智者之所为。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还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柏拉图推崇善,说:“善不是本质,而且在尊严和威力上要远远高出于本质之上。”亚里士多德也推崇善,认为善就是幸福,是灵魂的一种活动。康德注意到自由的宝贵,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哲学使人沉浸在宏大问题的思考之中,它所导出的欣慰是干净的、恬静的、肃穆的,甚至是豪华的,若太阳升起,玫瑰绽放!
⑥读神话之乐,在于它是原始性的创造、创造性的幻想、幻想性的经典,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读地理之乐,在于它显示这样一种现象:地理决定生活,生活孕育文化,文化反哺其民或反拘其民。它提醒着:人要选择环境,要把羊领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去!读逻辑之乐,在乎它能有序推理,有力论证,并对荒谬的推理和论证做出非常有效的识别、揭露和反驳,从而使真理大白于天下,是一种使思维严谨和精密的方法。读人类学,读社会学,读心理学,读伦理学,读生物学,读数学,读物理学,读化学,都各有其乐。书如瀚海和群山,无乐不藏。凡读书之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之乐,足以使人沉醉其中。
⑦读书之乐,更多地源于纸质书。纸质书由草木所制,是生命之物。灵魂因纸质书而安稳,呼吸也为之而畅快。纸质书是宁和的,也是清雅的、温馨的,即使看一看它,摸一摸它,也觉得舒服。它的书脊、封面和封底,无不让人亲近,甚至仅仅一瞥,也令人怦然心动,使人留步,倾身,举手开卷。读纸质书,动容以吟,悟而首肯,是一种久传的风雅。读纸质书,如居推轩见竹之屋,如穿布衣或丝裳,如以紫砂壶饮茶,是一种不争自高的品味,且所费不多,何乐而不为呢!
(有删改)
【1】请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2】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③自然段的(甲)(乙)两处分别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使其与上下文衔接畅(补写的论据不得包括本试卷中所有已经出现过的内容)。
【3】第⑦段中,作者写到“读书之乐,更多地源于纸质书”。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由。

题目:

阅读《大师的由来》,完成小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了几分钟,大声嚷道:
"不行!”
杜什正在描一只茄子,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你这样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忽忽,凭什么可以让他们停下脚步,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比埃·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太可惜了!”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但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不走运的,成千累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比埃·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样啦,开创一个画派啦,诸如此类。把体现、冲动、潜意识、抽象画等专门术语,一股脑儿搅在一起,炮制几篇宣言。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说是新荷马派绘画啦,或者抛出什么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斯卡夫人的到来。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就是找不到老实人杜什的大名,也瞧不起杜什的画品。她坐下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
“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视觉冲击,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还行。”她轻轻吐出两字。之后,她失望地,婉转地,娇媚地,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比埃·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银行职员、站岗的警察。画画这一行,最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名流,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受够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
“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报纸显著位置,告诉名流们,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出于无知,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这真是愚不可及!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章。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打在桌上来表现。比埃·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你能不能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
“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悲的是,我并不会胡说八道,作出解释。”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现、介绍、吹捧吧!到时候,咱们再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画展的预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斯卡夫人,那么娇媚地跟着新近的名人,寸步不离。“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视觉冲击,何等的表现力!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顿了一顿,然后慢慢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斯卡夫人感动之下,微启朱唇,仿佛预许着圆满的幸福。
评论家斯特隆,穿着兔皮领外套,在人群中议论开了:“高明!真是高明!但是,告诉我,杜什,你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的?”
比埃·杜什吟哦半晌,得意地朝他喷了口烟道:“难道你,朋友,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妙哉!妙哉!”那一位点头赞叹道。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把比埃·杜什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下,可打响了。这些作品,我都包下了,我每年向你买进五十幅……行不行?”
杜什一脸高深莫测,只顾抽烟,不予理会。
等画室里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这时楼梯上还传来远去的阵阵赞美。葛雷兹把门关上,兴冲冲地说:“哎,老兄,他们全给骗了!你听到穿兔皮领那小子说什么了吗?还有美丽的斯卡夫人?人们都连连说:‘崭新的!崭新的!’啊,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地狂笑起来。
画家皱皱眉头,突然喝道:“蠢货!”
“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
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让你用新法作画的?”
这时,比埃·杜什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喷到小说家脸上,答道:“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绘画的风格

画家的处境

周围人的态度

写实

默默无闻

赞美、崇拜



【2】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文中3个画线句子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
【3】根据你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说说以“大师的由来”作为文章标题的好处。

题目: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①_____。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所乘的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他只身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想方设法克服了种种困难,比如用简陋的工具搭建房子,②_______,尝试用烟叶治好了疟疾,……鲁滨逊凭着智慧和努力,在小岛上生活了28年。

题目:

下面的语段选自小说《红岩》,描述的场景出自①______的事件,这一事件最后的结局是②__________。
“哪里,哪里!”警察局长心慌口软。他知道,这和三年前那个风雨之夜完全不同。那时老太婆是一个人,赤手空拳。今天,双枪老太婆是带队下山的司令员,他哪里还敢动手动脚?冷汗不住地滴,他不知所措的连声音也在颤抖:“这,这……是,是误会,误会……”
“误会!悬赏大洋壹万元,白花花的银子你都不想要啰?”
警察局长满头流汗,嘴唇发青,不敢乱说一个字。
几个农民装束的狙击队员,不慌不忙地缴去警察局长腰间的枪,两个弁兵和乡丁们,早已把枪弹全献出来了。
“你到这里来干什么?”老太婆问。
“报告你老……老人家……重庆二处来人,抓住一名女共产党……名叫,叫江雪琴……今天下午,专车……押送重庆……这不关我的事,西南特……特区沈副区长亲自指……指挥……我……我是奉……奉命巡查护路……”

题目: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⑥之亚匹⑦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化。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悔改。⑤物:人,百姓。⑥亚匹:同一类人。⑦管、萧:管仲、萧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2)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3】(乙)文中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识治”体现在哪里。

题目:

默写
(1)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夕阳,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温庭筠《望江南》中的“_______。肠断白频洲”,借“斜晖”诉愁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_______,_______”,以“夕阳”衬游子;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落日”绘奇观。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唐代诗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诗句,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
8条数据

其它类目题库